农副产品
第一节 农产品
土人参:
清代开始种植,据清朝同治《瑞金县志》卷二田赋志记载:土人参出产于高岭及竹园岭背,其形与东北辽参相似,而性寒味苦,蒸之辄焖,奸民取充辽参掺货之,误人不浅,识者辨之。民国时期,曾在高岭、大塘、黄鳝口、庵子前有人种植,建国后少有人种植。
西瓜:
俗称雪瓜,清代开始种植。据民国《瑞金县志》卷二田赋志记载:“桃阳隘一带所产雪瓜,长逾1尺,围径2尺,果皮墨绿色,有花纹,色泽鲜雅,青皮红瓤、皮薄、瓤厚,味甜汁多,多征取以馈上官,为朝庭进贡品也。”质量虽好,但产量不高。随着西瓜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雪瓜逐渐被淘汰。20世纪70年代起,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产量迅速上升。2006年——2009年,外商来境内的光辉、五龙、明星、石水等村每年承包1350亩,农田引进种植,西瓜新品种“浙江温岭西瓜”搞薄膜覆盖种植,春、夏、秋三季都有西瓜上市,并远销广东、福建等地,从而提高了瓜农的收入。
烟叶:
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乡境内所产有晒烟和烤烟两种,晒烟本乡传统特产,烤烟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
晒烟:清代开始种植,民国时期和苏维埃时期有种植,面积与产量无资料可考,品种以安早、黄早条早为多,在林星、陶珠、安治、丰田、新中、石水村种过。
烤烟:1990年开始种植,品种丁K28,由林星、蓝崇、陶珠、泽覃、安治、希平等村种植,并陆续新建烤烟房,2007年开始采新式烤烟方法,2008年全乡种种植烤烟面积835亩,产量124.82吨。
荸荠:
通称马荠,全乡各村均有种植,段区产量高于山区,品质具佳,尤以云霄水晶岭下种植的荸荠更为出名,体大皮薄、外紫内白、内质鲜嫩、汁多渣少、清甜爽口,既可生食,也可熟食,还可加工制作荸荠罐头,具有消积助食,清热化痰,降血压等药用功能,远销省内各地及闽、粤、浙、港、澳。
淮山:
属薯蓣科,是山药的一种栽培种,俗称“药薯”、“淮山薯子”。清初开始种植。民国初年大量生产。建国后,淮山生产发展很快,境内段区各村均有种植,山区有野猪的地方较少种植。淮山是粮药兼用品,含淀粉多,营养丰富,广泛用于制作糕点,当地喜作名菜上市,平时用它炒蛋、烧牛肉或蒸米粉肉,均为佳品,具有滋补,健.胃之功能又是中成药的良好配方。同时,它以药片、半成品广销全国各地,素有“南参”之美称。
生姜:
生姜是本乡的传统土特产品,种植历史悠久,色泽鲜艳质地脆嫩、粗壮无渣、辣味适中、入菜不馊,断层面过数天后不变色的特点。除作烹调佐料调味外,还可加工姜片、姜粉、姜精油等食品;药用有化痰止呕,驱风散湿、发汗、开胃等功效。全乡各地皆有种植。且有与芋子、淮山,蔬菜等作物套种的习惯,也有大片土地种植生姜的重点户、专业户,把生姜远销到省内外各地。
早花生:
俗称“六月暴”,是本乡地方花生的早熟品种,春分前后播种,大暑至立秋时收获,直立型,具有耐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结果集中,颗粒饱满,质优高产等特点,出仁率70%,出油率30%,一般亩产300—400斤,高达500多斤,70年代前,一直为本乡当家品种,新的花生品种引进后,“六月暴”种植渐衰。
瑞金小黄豆:
俗称“蚁公包”是地方优良品种,早晚两季均可种植,春、秋两季种植其全生育期分别为105天、90天,株型直立、不松散、不倒伏,株高52厘米,属有限结荚型,分枝节位低。每株有效分枝平均3—4支,叶色深绿,光合作用较强,花蕾多、花序长、结实率高,每株平均54粒左右。颗粒饱满,每100粒重15.6克,具有早熟、高产、耐旱、抗病性强等优点,品质测定,含蛋白质43.1%,脂肪18.4%,淀粉11.6克,若加工豆腐,要比其它大豆出豆腐率高四分之一。一般平均亩产226斤,比其它晚大豆亩增40——100斤,1981年在全省秋大豆良种联合区域试验中,瑞金小黄豆名列第二。
果蔗
亦称甘蔗。清代从福建汀州引进种植,茎长3——4米,直径4——5厘米,呈青绿色,皮薄节稀,质地松脆,汁多,甘甜爽口,乡内各地有少量种植,是冬春两季的主要水果。
第二节 林产品
香粉(俗称香兜子粉)
清朝、民国时期,乡境内山区农民专挖一种能产线香粉的树品种之兜部,晒干粉碎加工成粉,用于做线香,蚊香等,十分畅销,特别是安治达陂张恒造、陶珠刘氏等人经营香粉发了财。1989年乡福利厂生产香粉50吨。
香菇:
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是本乡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泽覃香菇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较多,一般可分花菇、厚菇、平菇三种,具有体大、肉厚、味香等特点,鲜菇烹食滑而不腻,风味鲜美可口,烘干后随时食用,香味亦增,配以鸡肉等烹调,是宴席之佳肴,它还有多种药用功能,可益气、开胃、解毒、止泻、减少胆固醇,是预防佝偻、肝硬化及抗癌的名贵食用佳品,享有“健康食品”之美誉。主要产地在泽覃、步权、蓝崇永红等山区村,60年代前,开始引进香菇菌种段木栽培技术,生产周期短,出菇早产量高。70年代末又采用袋料野外袋栽培法,产量又有提高。由于一家一户种植销售,产量无法统计。2004年开始,永红湾背等地袋栽香菇大发展,鲜菇销往瑞金、长汀市场,干香菇销往赣、闽、粤、港、澳等地。
黑木耳:
是本乡传统土特产品之一,它色黑、朵大、内厚、脆嫩、胶质浓,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爽口的好菜。逢年过节,婚诞喜庆,常作荤菜配料,庙会餐席也可单独作素菜。在药用上,可润肺生津,治疗痔痢,且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过去多为自然生长,70年代末,采用培育菌种,人工接种,段木成堆栽培。
红平菇:
俗称红菌子,是一种价额昂贵的纯天然食用菌,是本乡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它不是人工栽培的(国家菌种研究所至今还未研究出栽培菌种)而山林土壤中固有的一种菌丝孢子,在特定的山林土壤和植被条件下,生活在特定的适宜其菌丝孢子生长的气候(温度、湿度、蔗荫度、光照度、山坡度)环境下,夏季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短期食用菌,在自生自灭的情况下,只能维持3—5天,最多不超过7天,便会自然烂掉在原生长处,通常叫“谢菌”。一年长一次,个别年份长二次,人们通常采摘的有蕾菇、平菇。一破土至还未开伞叫叫红蕾菇,生长期才1—2天;一坡土至已开伞的叫红平菇,其生长期才3—5天,不论是蕾菇还是平菇,其菇的正面、背面到菇脚都是自然生长棕红色的,鲜菇直到晒干煮熟后都呈红色,晒干或烘干的菇成商品菇。近几年,泽覃村民在本地卖给收菇贩子,每斤150元—200元。有的村民仅卖红平菇获上万元收入。菇贩子又把红平菇转卖到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沿海热带地区,因红平菇具有开胃、清凉解毒功能。据说沿海热带地区人吃了红平菇就能安全度夏、度署过伏天。红平菇不论鲜菇或干菇,都风味鲜美可口,配以鸡肉等烹调,是宴席之佳肴。
茶油:
俗称木梓油,为油茶树之果核加工提取的食用油脂,是本乡主要的木本食用油之一。在本乡种植历史悠久,清乾隆《瑞金县志》记载:茶油“木坚叶厚、与名橓异种,但花与茶花相似,故曰茶油而又曰木油。色味甘香清洁,土人多入食馔,妇人膏发尤佳,吴人购之,入玫瑰,素馨兰桂香,为香油”。它营养丰富,经常食用,不致增高胆固醇,且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疗效,本乡品种以“寒露子”、“霜降子”居多,遍布全乡各地,尤以永红、陶珠、希平、安治、新丰、石水等地较多。据2009年市林业局统计,全乡共有油茶1257亩。
桂花板粟:
以肉橙黄味纯甜,香以桂花而著名,本乡在元代始有种植,为果粮菜兼用品,其板粟壳斗大球形,具密生刺,壳斗中生坚果2——3个,坚果外表皮呈茶绿色,富有光泽,肉表皮淡黄色,有绒毛,肉橙黄,具有味纯甜,香四溢的特点,被誉为“干果之王”。即可生吃又可熟吃,新鲜板粟用作炖鸡、炖肉或炖果烹调,均为佳品。全乡各地皆有零星种植,多见于沿河两岸或低坡度地处。如五龙懒窝凹至石水岭背沿绵江河处,希平赤沙田屋背至仙下屋背,产品除自销外,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柰李:
俗称黄寇李,清代始种至今,属地方优良品种。其特点:果大(单果重40——50克),皮橙黄、肉淡黄、肉脆汁多,酸甜适口,且易繁易栽,病虫害少,抗病力强,产量高而稳。单株产量300斤左右,既可鲜吃,亦可加工罐头,蜜饯等。在全乡各地皆有零星种植,产品除自销外,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猕猴桃:
俗称毛冬瓜,圆形如梨,色如桃,猕猴喜食故名。本乡猕猴桃多为野生,其枝灰褐色或暗紫色。叶互生,雌雄异株群集一地,具有喜润湿,爱阳光及攀缘性,适应和抗病性强等特点,浆果维生素C含量较高,堪称“水果之王”,即可鲜吃,又可加工果汁罐头等多种食品,如泽覃村的箸别、岔坑、大斜一带;步权村的九礤、江下、圆架一带到处可见。
红豆杉:
在步权村松岗山屋背,面积90多亩,现有60多株,大树直径102公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第三节 畜、禽、鱼产品
瑞金三花猪:
是全省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毛色形成全身三朵花,俗称“三花猪”。一般头颈为黑色,头顶肌肉向上起,前额有菱形波纹,额中心有撮白毛,嘴短,微上翅,耳向两侧伸张,稍下垂;颈粗短,肌肉丰满,腰背宽,微下凹,背间有大小不规则的黑毛,乳头排列均匀,为五至六对,四肢粗细均匀,尾巴长短适中,尾夹长白毛,它具有早熟母性温顺产仔多,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皮薄膘厚,肉质鲜嫩等特点,属脂肉兼用型,7—9月龄可初配平均产仔10头以上,与外来良种杂交培育的第二代,兼具有两亲本特性,增重加快,皮质优,瘦肉率65%以上,属理想杂交母本。亲本母猪畅销广东、福建等地区及省内各地。60年代后,本乡从外地引进约克夏,赣州白猪,长白猪等良种公猪与瑞金三花猪杂交后,其仔猪倍受欢迎。
瑞金三黄鸡:
属国内著名地方良种,以嘴、脚、羽毛黄色而取名,外形美观,全身羽毛紧凑,体型小,行动灵活,性情活泼,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抱窝性能好,抗病强,适应性广,母鸡最早开产龄约125天,一只母鸡年产蛋量约120—125个,一般每期产蛋12—18个,蛋个重约41克,尤以脂肪少,皮色金黄、肉质细嫩、味鲜美著称。在沿海地区畅销高出1—2倍价(与一般鸡相比)。
瑞金胡鸭:
又称江鸭、洋鸭以本地麻鸭为母,花鸭为父,杂交成不育代,属肉用型品种,具有体型大(百日龄24克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甜等特点,境内普遍养殖,在中元节大量销售。
石水黄泥塘鱼:
位于石水村黄泥塘村小组,是当地村民在民国时期开挖的一口山塘,土质纯黄泥,黄泥水能消毒,是天然消毒剂,是鱼类最好浴场。所以在这口黄泥塘产出的鱼类,(含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鲰鱼、虾鱼等)其体质都很健康,很少患病,其肉质鲜甜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这口山塘有一定的集雨面积,水面积较大水位又高,近百年来,一直肩负着既养鱼又灌溉农田的两副重担,每逢伏旱秋季,农民就会挖掉塘水,灌溉农田,取鱼到石州湾圩(今称石水圩)出售,消费者争先恐后购买,不管价额贵一些,也情愿买黄泥塘鱼子吃。
石水村独树坑养牛场:杨南昌与下陈屋村小组签订承包合同三十年,现有大量肉牛、种牛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