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范建明
到过泽覃乡安治村的人,看到橙满坡岭、路通农家的好风光,都为这个扶贫整体开发的畲族村的发展感到高兴。在历史上,这个山村由于与县城一山相隔地缘相近,一度成为革命的大本营,不断燃起革命的烽火。
在安治村罗溪河上,发生过安治暴动的金鹊桥边,有一座砖砌旧庵。据泽覃乡干部刘起辉介绍,这里曾经是国民党的乡政府机关所在地,地名就叫庵子前,解放后以谐音取名“安治”。据介绍,这里也曾经为国民党的陶珠保,中共地下党的陶阳区,而保长和区委书记,竟然曾经是同一个人——刘辉山。
1938年5月,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南片山区游击队缺粮数月,全靠挖野草摘山果充饥,汀瑞县委书记刘国兴决定派人下山,与刘辉山取得联系。刘辉山公开身份是国民党陶珠保保长。他接到县委指示后,立即召集陶珠的党员商量筹粮办法。国民党在陶珠保的竹山下保仓,存放着几十担谷子,保管仓库的是地下党员,仓库又是单房独舍,离游击队驻地岭背山才十多里山路。于是,陶珠的地下党分头行动,连夜挑粮上岭背山。从此,今日二担,明日三担,不断送往游击队驻地,敌人的保仓变成了游击队的粮库。
转眼到了六月边,按惯例此时敌人要例行每年一次的清仓换新谷。如何应对敌人呢?大家商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抢在清仓前谷子搬完,烧毁保仓,来个干净彻底。夜深了,刘辉山领着十多个党员,悄悄打开谷仓,挑走了最后一批谷子,又从别处挑回几十担谷壳,倒入仓内,把余下的谷子覆盖在谷面上。而剩余一些谷子,故意一路撒到百十步远一户作恶多端的地主屋边。
第二天,国民党赶到现场,只见保仓残墙断壁,一片瓦砾,乡长邓天元气急败坏,查找线索时发现地上星星点点的谷子,寻踪来到地主家中,强行开仓检查,正好看见他家搜刮来的几十担色泽不同的谷子,就认定这是从保仓偷来,硬逼着他赔偿谷子。地主有口难辩,无可奈何赔了谷子,保仓失盗草草收场。从此,游击队称刘辉山是“红色保长”。
烽烟散去,如今的“陶营”不再屯兵,村民在桃源一般的安宁中,一心一意享受和平,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