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物

2011年09月02日 11:35:39

刘忠恩

刘忠恩(1893—1929年)族谱名刘宗恩。希平村田坑岗人,中共瑞金县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刘忠恩了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曾断断续续读过六年私塾,他辍学后,在劳动之余,喜看《三国演义》等书,崇尚侠义,富有正义感。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瑞金县城数百名爱国师生上街游行,张贴标语,高呼口号:“打倒曹、章、陆取消二十一条”、“反对秀才教老书”、“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刘忠恩深受启示和鼓舞。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瑞金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1925年,他在好友谢仁鹤兄弟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瑞金各界人士3000余名,在牛岗坝举行的纪念“五、三十”惨案群众大会,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

1925年,他曾投入民军蓝玉田部当兵,官至营副,但因看不惯旧军队祸国殃民、腐化堕落那一套,于次年4月,和谢仁鹏和谢仁鹤等人携枪离开蓝部,他带回的人枪,后来成为安治农民暴动的重要基础。

1926年夏,刘忠恩与邓希平、谢仁鹤等人,在赤沙田众祠堂门口,创办了“醒群小学”,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同封建保守势力作斗争。

1927年8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攻克瑞金城,刘忠恩闻讯后,连夜赶到了县城协助部队写标语,散传单,组织市民烧茶做饭,招待起义军,并动员青壮年参加起义部队。此间,起义部队前委领导人,吸收刘忠恩、谢仁鹤、杨荣才、杨舒翘、邓希平等人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绵江中学(今瑞金一中)建立起第一个中共瑞金支部委员会,并担任支部书记。“八一”起义部队离开瑞金后,白色恐怖重新茏罩瑞金。是年冬,绵江中学党组织遭到破坏,刘忠恩被迫回到安治农村进行地下活动。

1928年冬,刘忠恩与闽西特委派员来瑞金,恢复党组织和酝酿发动农民暴动的蓝夏桥取得了联系,他和谢仁鹤、邓希平等人,创建了中共安治乡党支部,在刘忠恩等人的努力工作下,安治乡党支部很快发展到五、六十名党员。

1929年初,刘忠恩等人利用“观音会”“做东道”等形式,到邻近的湾背和福建古城,发动了一次汀瑞纸业工人联合总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取得了成功。

安治革命迅猛发展,使国民党政府十分慌张。国民党军队李文彬旅,突然派兵进剿安治。1929年6月11日,谢仁鹤被捕,党和组织为营救他,委派刘忠恩前往县城侦察敌情,设法营救。不幸在云龙桥被敌发现,力竭被捕。

刘忠恩与谢仁鹤在狱中受尽酷刑,矢志不屈,始终未泄露党的机密。6月18日,两人同时英勇就义于瑞金城东双清桥大榕树边(这棵大榕树至今还存在)。

谢仁鹤

谢仁鹤(1893——1929)字明皋,奶名生庆,希平村仙下人。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年幼的他跟随父亲来到福建长汀古城镇租店做生意,他聪明能干,经手的帐目,日清月结,无一差错,邻居们都觉得帮店实在可惜,纷纷建议他求学深造。

1925年,他如愿考上宁都省立第九中学(今宁都师范)。在校期间,他阅读了陈独秀著的《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共产主义,萌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毕业后,他邀请邓希平、刘忠恩等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在家乡办学,他给学校取名“醒群小学”。以“讲授新书,传播革命思想,唤醒群众”为办学宗旨,执教期间,他分文未取。后来,他又受聘在绵江中学(今瑞金一中)任教。

1927年秋,“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占瑞金,谢仁鹤和同事们积极协助部队开展群众宣传工作,书写标语,散发传单,组织市民烧茶做饭招待起义军。同时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加起义部队,在起义军前敌委领导下,谢仁鹤和刘忠恩、杨荣才、杨舒翘、邓希平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绵江中学建立起第一个中共瑞金支部委员,谢仁鹤担任支部委员职务。起义部队离开后。白色恐怖重新笼罩瑞金,绵江中学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谢仁鹤等人被迫回到安治农村进行地下活动。

1928年冬,谢仁鹤、刘忠恩等人与中共闽西特派员蓝夏桥取得了联系,他们在谢仁鹤家小阁楼召开了党的秘密工作会议,研究了扩大党组织的问题,他们发现、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先后发展了五、六十名党员,建立了三个党支部。

1929年初,谢仁鹤等人又在古城和湾背发动了汀瑞纸业工人联合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取得了成功。

安治革命迅猛发展,使国民党政府十分慌张。国民党军队李文彬旅,突然派兵进剿安治。1929年6月11日晚,李文彬部摸黑包围了仙下,卧病在床的谢仁鹤被捕,他被关押在县城的监狱里,受尽酷刑,矢志不屈,未泄露革命机密,6月18日谢仁鹤和本想营救他而被捕的刘忠恩,两人同时被杀害于瑞金城东双清桥大榕树下。

鄢寰(客籍)

鄢寰(1893—1931)原名鄢日新,兴国县高兴圩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任准尉特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受党组织委派回兴国建立党组织,当选为委员。1927年春,以国民党省党部民运部特派员和十四军政治部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最先到瑞金秘密建立工会与指导建党工作,不久被调到南昌军官教导团学习。1928年8月、9月间,赣西南特委又一次派鄢寰来瑞金,与邓希平等人商议,举行农民暴动的有关事宜,并由1930年4月上旬,参加领导了瑞金安治暴动。他历任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委员,赣西南特区军事部长,兴国独立师政委等职。1931年冬,因苏区肃反扩大化,不幸在兴国县城牺牲。时年38岁。

蓝夏桥(客籍)

蓝夏桥(1900—1931),福建上杭县庐丰乡人。学生时期立志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从夏门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上杭县庐丰创办“庐丰平民学校”,以教书职业为掩护,扎根串连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6年与邓子恢一道在庐丰水屋组织领导了农民武装暴动,1929年由闽西特委委派到瑞金,和邓希平、刘忠恩、谢仁鹤、杨斗文、杨舒翘等人在一起,秘密活动于安治、陶珠、蓝崇、石水、武阳等地发动群众宣传革命。1930年4月上旬,和邓希平等人领导了“安治农民暴动”,树起了瑞金工农革命第一面红旗。瑞金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担负起全县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瑞金工农武装扩编为江西地方红军第二十四纵队,蓝夏桥任纵队副司令员。1931年7月,因苏区肃反扩大化,不幸牺牲于瑞金象嘴岗。时年31岁。

邓希平

邓希平(1899—1931)家谱名邓家葆,字希平。今希平村赤沙田人。中共瑞金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和组织者。

邓希平的父亲邓昌和是一位老实巴结的雇农。农忙靠租种地主几亩薄地,维持一家生计,家闲到纸槽帮人挑纸挣几个脚力钱来补贴家中。认识了常跟他一起去挑纸的蓝田邱屋的邱作顺,并与其姐姐邱秀仔结为夫妻,生下了邓希平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家人靠节衣省食,借债送他上了私塾,因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20年,在本姓公堂的资助下,邓希平考取了赣州省立第四中学,他在校园里读到了许多进步书籍,接受了爱国民主新思想。毕业后,和刘忠恩、谢仁鹤一道,在赤沙田众祠门口下方,创办“醒群小学”旨在唤醒民众,讲授新书,宣传革命道理。

1927年8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途经瑞金,邓希平等人闻讯后,星夜赶到县城,他们找到了周恩来、朱德住处,提出要求参加起义军。周恩来详尽讲解了国内革命形势和起义军所肩负的重任,要求他们继续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工农运动。此间,邓希平、刘忠恩、谢仁鹤等人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瑞金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邓希平任支部委员。“八一”起义部队离开后,白色恐怖重新笼罩瑞金,党组织遭到破坏,邓希平等人被迫回到安治农村进行了地下活动。

1928年冬,邓希平等人利用“观音会”、“打东道”的名义,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发展了五、六十名党员,建立了安治乡党支部,邓希平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互相串联组成300多人的农民暴动队,酝酿武装暴动。

1930年4月2日晚上,邓希平在自己家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暴动计划,决定首先在安治举旗暴动。4月3日傍晚,参加暴动的300多名群众,手持步枪、梭标、乌铳,高呼“打倒土豪地主!”,“为死难的烈士报仇”等口号,迅猛向安治前桥头集结,并把暴动红旗插上了庵子前桥头,在邓希平等人领导下,暴动队员们当场击毙了兵痞杨家梯,缴获了长枪4支,手枪1支,摧毁了张学铭“土围子”,并把没收的财产分给了贫苦农民。

邓希平领导的安治农民暴动,是瑞金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驻军打响了第一枪,为全县树立了第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4月30日,邓希平指挥几路暴动队联合行动,四面包围。攻克了瑞金县城,瑞金人民第一次获得解放。5月,瑞金县农民协会宣告成立,推选邓希平任主席。6月上旬,瑞金县第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瑞金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功,大家公推邓希平任主席,6月中旬,在南门岗谢家祠召开了中共瑞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邓希平任中共瑞金县县委书记。7月,在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瑞金县苏维埃政府。从此,在邓希平的领导下,瑞金进行了第一次分田,贫苦农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土地,组织农民协会,健全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和党的各项基层组织。

正当全县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1931年7月,邓希平被诬陷为“社会民主党”首领,被李添富错杀,时年33岁。他的老母(邱秀仔)幼弟(邓家蓬)也因株连在一起,被害于瑞金城郊生子里岗。是年8月,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为邓希平等人平反昭雪,对李添富进行了公审枪决。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褒扬烈士,1956年,经瑞金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他的家乡命名为希平大队。1984年6月,更名为希平村。

李崇葵

李崇葵(1906—1935),今泽覃村黄田坑人(祖籍原象湖镇水晶岭下人,后迁入黄田坑)。1930年4月参加过武装暴动,在邓希平指挥下,参加过攻打瑞金县城的战斗。同年6月,瑞金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时,调总工会任工会委员,同年10月县城失守后,随县总工会迁至安治黄鳝口工作。1931年2月,县城收复后,随县总工会迁回县城,并在城面水晶岭下一带做宣传发动工作。

1931年5月在瑞金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城市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任瑞金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2年2月,任瑞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5月,调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土地部工作,在张鼎丞部长的领导下,在中央苏区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苏区参加了瑞金河西游击队,由钟民带领,在九堡铜钵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3月,在高围帮坑(今云石山乡境内)与敌二十四师相遇,在激战中不幸被俘,被关进县城牢狱,李崇葵在狱中受尽酷刑,任凭敌人的严刑烤打,始终坚贞不屈。他在昏死醒来后,痛斥敌人:“你们白不了一世,我们的仇一定要报,苏维埃一定会在全国实现!”就义前他在县城牛岗坝刑场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苏维埃万岁!”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最后壮烈牺牲于县城云龙桥下方的牛岗坝。

新闻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