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风俗

2011年09月23日 16:18:26
 

  生产风俗

1、农作:

起牛口:“起牛口”要拣好的(如龙日)是日给牛披红后赶出门。象征性地犁上几犁,便牵牛回去休息。有的农户还在出门前,煮碗“汤”(粉干或鸡肉盖面)给使牛者吃,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播种:农家流传“乙不栽种”谚语,即逢乙日不宜播、切种子(食谷种、菜种)。经过浸泡的稻种撒到秧田里,俗称“禾子下泥”,第三天早上要做禾子三朝,插几支香,几页纸在田塍上,有的地方种花生也会插上香和纸线。莳田时,农家作兴“打伴”,彼此相帮着莳。耙田的耙手要先出工,要煮碗汤给他吃。莳田忌莳出“禾卵”、“棺材禾”,要求要保持株行间,整齐划一便利田间管理。近十几年,多数农户采用薄膜育秧、秧盘育秧、抛秧代替插秧。

除虫:惊塾炒虫,每蓬惊塾日,农夫早起在田间撒些石灰,早饭后家家炒豆子,寓意炒死农作物害虫。四月八(即农历四月初八日),为传统“送毛娘”日子,农户家门上贴红纸签条上书:“四月八,毛虫杀,西风收,水不发”。四月初八这天,渔民最怕天下雨,最怕西风雨,否则就会使渔塘里的鱼子烂屎肚,发生鱼子烂肠病。

散禾花纸。端午日,将血钱纸挂在禾苗,果树上,祈求神灵灭虫,俗称散花纸。

游禾苗神。希平塘背、赤沙田、麻地窝,安治蓝屋、高屋、大湾,每年有在农历五月十三、十四,十五日抬菩萨巡田段,散禾花纸在田段里的习惯,俗称“样禾苗神”,以祈禾苗不会被虫吃掉。“菩萨到处游,年年保丰收。”

尝新做满仓:古俗,稻谷刚收获;新谷登场,都要煮几升新米饭,买两斤猪肉,合家享用,谓之“尝新”,割罢禾,家境稍宽裕的人家,要做“满仓”,买几斤肉,喝几碗酒,寄寓农家用辛苦换得粮满仓的喜悦心情。农业合作化,大跃进时,此风尤盛。人民公社集体化后做满仓习俗较少。

2、林作

种林护树,乡境内居民历来崇高“前人种树,后人得福”,房前屋后必种几株成片树木。以“霸水口”,“挡风煞”,“护后龙”。多以种果树,棕、桐、杉、松、竹为主,俗谓“千棕万桐,子孙不穷”。20世纪70年代后,种树种竹蔚然成风,大片果、竹、松、杉、林还有护林员保护。如泽覃村、步权村、永红村早就有专职护林员、保护树林。

走青山棚:泽覃乡多有山区。自古以来,都有进山采运木材在山棚吃住称之为“走青山棚”走青山除月忌日(农历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外,还有“七不去八不归”,“七九不登棚”的择日规矩。搭棚前,要“开山”卜吉凶。一斧即能砍倒树为顺利吉兆。在青山棚里,早晨对人们的言行限制极严。起床后一般不开口说话。生怕犯忌。待吃过早饭,上工一阵且吃过“顺草”(抽烟)后,方可说笑。如有人不慎说错话,或当天开工后有工伤事故,就要说错话的人付工资,付药费。走青山棚日常话语是:走路称“开路”,下霜称“下露”吃饭叫“开仓”、“食米”。盛饭叫“装米”,碗称“莲花”,筷子称“竹蒿”,饭勺子叫“驼背子”,汤匙叫“麻雕子”,猪肉叫“东方佬”,鱼子叫“水浸柴”鸭子叫“泡筒古”。茄子、辣椒、冬瓜、南瓜等挂果蔬菜叫“吊菜”,睡觉叫“拖条”。砍大树的勾斧叫“快斧”,柴刀叫“铁锤”,绳子叫“豆角”,撬械叫“快杠”等等。走青山还有不少彼此心照不宣的规矩。早上开饭前谁先“开仓”,谁就拖头桥,“拖桥”时单用一副杠子,必须有经验的“老脚”拉过去;用两副杠子,必定“老脚”在前,“新脚”在后,若用三副杠子拖大树,必定前后是“老脚”,“新脚”在中间。

3、畜牧:挑选猪子,忌“破鼻花”,“乌卵抽”“鬼脚猪”。挑选黄牛,忌“白舌头”,“戴白帽”,“棺材钉”挑选水牛忌“蛇口”,“螂蜂针”“倒着蓑衣”等。猪牛买回家后的第三天,有人家做“猪三朝”、“牛三朝”。前者端神饭,点香燃烛敬社公,后者除了敬社公外,还要换去旧牛面绳,将它挂在社公树上。牛、猪生子的第三日,也要敬社公,做“牛三朝”、“猪三朝”。阉牛多在农历四、八月进行,这时节气候凉爽,青草旺盛。农家杀猪。常常焚香敬天地或至少放一串喜炮,希望屠夫能一刀杀个稳当。(假如一刀下去,猪还会挣扎乱窜,主人家就会叫苦不迭,以为此乃凶兆。杀好猪后,主人忙着煮猪血,一碗一碗分赠邻居吃。

4、打猎:猎人出猎,要拣好日子。光辉十字石猎户将素常日子分成: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为“六神日”。视大安为大财之日,小吉为小财之日,空亡日不宜出猎,其余三种日子无禁忌。选大安小吉日出猎,有较多收获。猎户有看猎狗出门后的情绪,以预测出猎结果的习惯:认为一出门狗就主动前行,出猎就顺利。狗在路上打滚,意味着打猎大有希望。假使狗懒着不肯出门,或走回头路,、则此行休矣。

5、行规:1、学徒行规:手艺术极重师承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凡来投师并出师者,没有资格在外做手艺,否则会被行会中人收去工具,逐出地盘。过去学徒,须请人作保,具拜师贴,做敬师酒,敬师时,要具敬师贴,做敬师酒。行进、敬师仪,都要把与师父一脉相传的同行家请到,并包坐橙礼(红包)给他们,礼屋情到,从此他们便负有关照徒弟子责任。学徒期一般三年,三年里师父管吃、住、教每年制一单一寒两套衫裤给徒弟,不再付给工资,也不管徒弟医药费。每年五、八、腊三大节,徒弟要给师父送节礼。出师时,徒弟付给师父一笔师父钱,师父则置备一套家伙(工具)给徒弟,并在出师酒席上,将自己饭碗里的饭分一半与徒弟,表示有工夫做可以分些给徒弟。2、行业行规:手艺人做工夫有相对稳定的地盘。旁人插足,必须经得现在者许可,否则便犯了江湖规矩。如裁缝一开年在某村或某家承接了工夫,这一年内他便有优先权在这里做到底,遇到别人中途插足,他可以请来当地所有同行吃酒公断。酒钱则要插足者付。外地师傅来本地寻工夫做,首先要到本地行会交涉,或经与本地师傅“通汇总”,得允许后才可开业。3、买卖行规:乡村尤其山区集市贸易,有一种古朴方式,卖方见买方有诚意,便请他当面估量一下,双方不过秤,,也不作价,买卖双方则好说“只讲牛牯一只,不管抵多介多(意这多那多)”“打眼估”付钱。4、赊销借款、收款人行规:石水圩商贩与顾客保持赊销关系,但早上一开店或上午一开店,一定不赊销或借款。农历大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半月内,一定不能去收款。平时可以收贷款或旧欠款直到年末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三十日的除夕上半夜可以去收旧欠款,半夜以后不能收旧欠款。

新闻网新闻热线:0797-2557296